photo

关于促进苏州刺绣产业升级发展的建议

来源:中国苏州   文章作者:农工


  苏绣历来是苏州文化的名片,早在明清时就已经名扬天下,改革开放后,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再加上绣娘积极主动地融入市场,苏州地区的刺绣业逐步走上了一条腾飞之路。上个世纪80、90年代,随着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原先一批产值超亿元的公有制刺绣企业日渐衰落,取而代之的是镇湖、光福、东渚等地个体、私营刺绣业的兴起。例如镇湖街道有近万人从事刺绣及其相关产业,2008年刺绣业产值达6个亿,东渚镇则有刺绣从业人员约6000人,广泛分布于全镇23个村中,刺绣产品的的产业集群化取得了巨大成功。
  但是,苏州刺绣业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诸多瓶颈制约,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以出口为主的苏绣产业遭遇了不小冲击,更加暴露了发展中的问题,亟需解决。为此,农工党苏州市委组织力量专门进行了调研,分析苏绣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所在,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供有关部门参考。
  一、苏州刺绣业发展遇到的瓶颈制约
  1.出口导向遭遇冲击,市场过于单一
  自2008年下半年起,西方发达国家爆发的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产生了很大影响,体现在刺绣行业上,金融危机带来的直接冲击首先就是市场份额的相对萎缩,客户的价格承受能力进一步下降。而刺绣作品的附加值都比较高,市场价格高昂,一幅精心完成的刺绣作品,动辄数万、数十万甚至数百万元人民币,这对于金融危机下的欧美市场,销售状况不尽如人意是可以想见的。
   2.产业内部竞争激烈,产品良莠不齐
  据市场调查显示,苏州刺绣业目前正面临着内部竞争加剧、粗制滥造增多、恶意压价竞争等不利于行业长期发展的行为。苏绣作为工艺美术的一门,之所以成名是因为精致。要绣制一幅同样大小的图案,做工可以千差万别,短的可以几天,长的可以几年,因此价格也差别悬殊。为了争夺客户资源,刺绣企业压低成本,导致产品质量下降,而产品质量的下降又进一步压低了产品的价格,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到处充斥着价格低廉的所谓“苏绣”产品,影响了人们心目中的“苏绣”品牌。
  3.知识产权法律意识不强,保护力度有待加大
  苏州刺绣产品的知识产权存在着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绣娘们的刺绣作品底稿少有原创,导致因知识产权问题引起的官司不时出现。从整体上看,镇湖、光福、东渚等刺绣业目前仍以生产和加工为主,产品原创性不强,需要以绘画、摄影等原创艺术作为样稿,再进行刺绣创作,这就产生了苏绣与原创之间的版权问题,这是苏绣进一步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另一方面是目前的刺绣市场中存在着一定的“李鬼”现象,不少精品常常被别人仿冒,广大绣娘苦于找不到保护自己权益的方法。
  4.产业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人才培养模式落后
  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下,绣娘们绝大多数是在家庭作坊中学习刺绣技术的,没有经过专业院校的系统教育,普遍缺乏基础的美术功底和相关的理论,其整体水平尚停留在照搬照抄阶段,理念较为封闭,品位不高。这就直接造成了刺绣产品题材单一,雷同重复,不仅影响了产品的特色与个性,而且影响了产品的品位与销售价格,不利于苏州刺绣业的可持续发展。
  5.各自为政,相对封闭
  目前,东渚、镇湖刺绣行业的形式有:大师工作室(如:姚建萍、姚惠芬、卢福英、朱寿珍等大师刺绣艺术馆)、纯企业型的刺绣工厂、老板——绣娘型的松散结合,还有是零星的小发放户。整个行业,还处于初步整合的前期,这些大师、老板、发放户之间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恶性竞争的多,交流合作的少,不利于做大、做强产业,也不利于继承和继续发展。另外,还存在产业链自发、松散,内涵外延创新不够;习惯家族管理、企业文化落后、思想观念滞后、视野不开阔等现实问题。
  二、促进苏绣产业升级发展的相关建议
  

|<< << < 1 2 3 > >> >>|

·上一篇文章:苗族刺绣银饰要走产业化发展路子
·下一篇文章:规模化发展民族刺绣工艺 哈萨克绣娘走上产业化之路


 

相关新闻

·浓缩苏州丝绸纺织业百年发展变迁,为仓街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佚名
 
·“一带一路”九年发展成效卓著
雷钟哲
 
·“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共同发展——访埃及《金字塔报》副总编苏努提
佚名
 
·张建平: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带动更多发展中国家走向可持续发展
佚名
 
·中国丝绸之路的历史发展
佚名
 
·厦门珠绣:珠子也能刺绣?还能进非遗名单?
佚名
 
·蒙古族刺绣匠人:传统技艺开启“指尖幸福”生活
张玮 李娜
 
·土库曼斯坦举行中国刺绣和图片展
卢敬利
 
·第四届中国刺绣文化艺术节在苏州开幕
王建康
 
·民间手工艺绝活绝技荟萃苏州
朱桂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