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针尖上的艺术:南通刺绣

来源:中国刺绣网   文章作者:佚名


 针尖上的艺术:南通刺绣

 
“南通刺绣”是我国四大名绣之一,“苏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刺绣基本技法和苏州的刺绣也是一脉相承。虽然两地的刺绣技艺相近,风格类似,但是也有差异之处,苏州刺绣喜好绣制猫、狗等小动物,特点是小巧玲珑,颇有情趣;南通刺绣则以人物绣擅长,针法变化多端,五官刺绣传神,也被称为“沈绣”。说起南通刺绣的历史,便要提到一个人,那就是清末时期的刺绣艺术家沈寿。
 
沈寿出生在江苏的吴县,原名沈云之,她七岁弄针,八岁就会刺绣,很早便扬名于扬州、苏州一带。1903年慈禧太后70寿辰,各地供奉金银珠宝无数,但在烛光的辉映下,沈云之刺绣的一幅《八仙上寿图》令慈禧眼前一亮,大为赏识,便赐了沈云之一个寿字。从此,沈云之更名为沈寿,她的名气更是响传四方。1914年,清末著名的民族工商实业家张謇在南通建立了一所女工传习所,特聘请沈寿来教刺绣。就这样,沈寿便带着她的刺绣技术来到了南通。
 
在沈寿来到南通之前,南通民间也有刺绣,主要都是些日常生活的实用品,像荷包、衣被、烟袋、手帕等小饰物,色彩只有红、黄、黑、白等少数颜色,针法也很有限。民间的刺绣都是母女相传得以继承、姑嫂竟学得以发展,没有严格的针法和画稿,绣女们只是把心中所想以及对美的向往绣制出来。
 
由沈寿执教的南通女工传习所,现在已经成为了沈寿的纪念馆,当年沈寿主要教授女学生学习花卉、翎毛、山水、油画和肖像的刺绣,还要学习国画、音乐、写字等相关课程,使绣女们具有多方面的学识,为南通培养了一批优秀、全面的刺绣高手,也确立了南通刺绣的艺术风格。
 
三分画、七分绣,这也是沈寿所创造的仿真绣的最大特色。沈寿在对日本的美术学校进行考察时,她看到西方的铅笔素描、油画和用光影表现物体的美术作品,深受启发,创制了“仿真绣”。沈寿绣制的一幅《蛤蛎图》,就是用针线表现出了铅笔素描的效果,仿真绣的问世,使艺人通过自己的巧手,根据刺绣画稿中的色彩明暗、背景空间,通过绣线颜色、针法的变换,让许多绣品达到了几乎可以乱真的效果。
 
绣制一幅刺绣作品首先要精选画稿。绣稿是刺绣的主题和灵魂,沈绣的画稿一般选用名家名作为主,内容要吉祥富有寓意,同时要适合刺绣,便于针法技巧的发挥。画稿选好后要精心描摹到刺绣的面料上,用细笔淡淡的在绸缎上描出作品的线条和轮廓,然后就要上秀绷,上绣绷也是有窍门的。接下来就要选线了。沈绣一般的用线是专用丝线染色加工而成的,线色达到千种以上,每种颜色从浅到深也有10—20种之分,人物肖像仅眼睛就要10种颜色以上,一件作品多达一二百种颜色也不稀奇。然后根据原画的色彩,逐一配色。
 
为了绣制的精细,颜色过渡的自然,选好的丝线还要进一步的劈丝,一根头发的细度一般是12丝,而每根丝线要被劈成36丝,才能在刺绣中达到理想的效果。把如此细的线穿到针上,更需要刺绣艺人们具有极好的眼力了。
 
俗话说:“一笔千线”。画家信手一笔,刺绣就要千针万线。刺绣时线的粗细要根据不同作品和绣中内容进行设计和搭配,如人物的脸部和眼睛要求用特细的线,衣服和道具就可用粗一些的线。由于刺绣的线非常的细,轻轻的呼吸都会使它飘动,所以在刺绣时,大多要门窗紧闭,不受风的干扰。
 
从起手的第一针起,刺绣整幅作品都要严格认真,自始至终不得马虎。刺绣艺人都要保持安详、平静的心态,才能绣出一幅高水准的绣品。在绣制期间不能让绣面沾染一点污迹,因此,在刺绣过程中不能说话,防止唾液溅到丝绸上。
 
一般小幅作品要绣3—5个月,中等作品要绣一年,大幅的要绣两三年,还要多人合作,根据明代的《千秋艳丽图》绣制的作品,就是由六人合绣,如今已经绣了近4年的时间,还没有完成。作品由60个人物组成,包括了中国历代美女,人物神态各异,绣面细腻平薄。人物脸部的颜色是最容易弄脏的部分,在保存时艺人们便用纸把脸部遮挡起来。这幅作品包含了沈寿总结出来的多种针法,也让我们看到了沈绣绣法的变幻莫测。
 
打仔绣使平面绣有一种立体的效果,适合绣制头饰、珠宝颗粒,以及一些装饰性的作品。古老的盘金线都是纯金线,后来出现了仿金线,为盘金绣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旧时在民间,人们也喜欢用金线点缀绣品,有较强的装饰性。如今的盘金绣可以全部用金线绣制,线条有力、金光闪闪。
 
彩锦绣,是在民间“点彩和纳锦”的技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以绢纱为主要底料,运用各种彩色色线,按照纱眼网格用针,组成变化万千的几何纹样刺绣而成,走近细品每一个局部,就会看到一个个千姿百态的几何小图案,这就是彩锦绣的特色。
 
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而书法艺术经过刺绣而成的“书法刺绣”艺术品就更是精美绝伦了。书法刺绣以刺绣为主,也是要先在丝绸上绘制画稿,然后对照每个字体的横竖撇纳,笔顺结构,很好地掌握了原作书法形体特征,才能灵活的运用虚针和实针,让绣制的书法作品字形严谨,笔划转折自如。
 
自沈寿来到南通传艺至今,南通已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了,当年女工传习所的学员,如今在世的也都有90岁以上的高龄了,但是她们至今仍然坚持天天拿针,每日刺绣,一代又一代的绣女又相继拿起了针和线,南通刺绣就是在几辈人的穿针引线中传承着、发展着。

·上一篇文章:宁绣:古朴雅致 色彩和谐
·下一篇文章:上党堆锦——立体国画


 

相关新闻

·厦门珠绣:珠子也能刺绣?还能进非遗名单?
佚名
 
·蒙古族刺绣匠人:传统技艺开启“指尖幸福”生活
张玮 李娜
 
·第三届济南艺术博览会开幕
赵晓明
 
·土库曼斯坦举行中国刺绣和图片展
卢敬利
 
·百件湘绣湘瓷艺术精品亮相香江 图
李鹏
 
·“丝墨缡影”——沈绣艺术展在上海举办 图
张明
 
·英国王室收藏中国苏绣艺术品
佚名
 
·被子不是用来盖的——精美的缝制艺术
宋穹
 
·第四届中国刺绣文化艺术节在苏州开幕
王建康
 
·贵州侗族刺绣:小小布带“立体”呈现别具特色
张月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