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丝绸之路极简史

来源:中国艺术收藏投资网   文章作者:佚名


  陆上丝绸之路作为人类交通、商贸、文化、宗教、技术以及民族等方面长期交流与融合的文化线路,因华美而矜持,因富有而远藏。

  ●陆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文明向西方传播的重要渠道,是沟通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通常所说的陆上丝绸之路是指西汉张骞开辟的东起长安、西到罗马的大陆通道,另有草原丝绸之路和西南丝绸之路,本书不再详述。

  ●丝绸之路的基本走向形成于公元前后的两汉时期,这条东西通路,将中原、西域(狭义的西域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帕米尔高原以东,昆仑山以北,巴尔喀什湖以南,即汉代西域都护府的辖地。广义的西域包括葱岭以西的中亚细亚、罗马帝国等地,包括今阿富汗、伊朗、乌兹别克斯坦至地中海沿岸一带)与阿拉伯、波斯湾紧密联系在一起。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努力,丝绸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学术界一般把这条东西通道分成东段、中段和西段。

  海上丝路

  前文带着我们在陆路的时空通道上重拾过往,现在,我们将从“大漠孤烟驼铃响”的回忆中进入另一番景象——“涨海声中万国商”。

  2000多年前,一条以中国东南沿海为起始的海上丝绸之路打开了中国与世界交往的贸易通道,在这条通道上,我们既见证了繁盛的商贸往来,从另一个意义上讲,这也是人类文明传播和交融的又一个大舞台。

  一般来说,海上丝绸之路的出现要先于陆上丝绸之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筹备于先秦时期,形成于秦汉时期,徘徊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兴于隋唐时期,盛于宋元时期,明朝初年达到顶峰,明中叶至清代因海禁而衰落。海上丝绸之路的基本路线是从中国东南沿海,经过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最后抵达东非和欧洲。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主要有两条,其中占主要地位的是向西航行的南海航线,占次要地位的是向东到达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的东海航线。

  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并推动了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中国输往世界各地的主要货物,从丝绸到瓷器与茶叶,形成一股持续吹向全球的东方文明之风。中国养蚕织绸的技术最先东传至朝鲜、日本,5世纪又西传到中亚、欧洲。中国瓷器和制瓷技术的传播,其影响不亚于丝绸。美国学者卜德说:“全世界公认,只有瓷器最能表达中国人民的智慧和绝技”,因而也有人称当时的海上丝绸之路为“丝瓷之路”。中国的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等科学技术也经由海上丝绸之路外传到世界各地。同时,海上丝绸之路也把世界各地的文明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如香料、珍珠、宝石、玻璃、象牙等各种特产;狮、虎、豹、大象等各种动物;棉花、蕃薯、玉米、花生、烟草、西红柿等各种农作物;以及世界各地的宗教、哲学、医学、天文学、化学、数学、法学、美学艺术等等也都通过这条海上大动脉传入中国,这些对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友善、包容、互惠、共生、坚韧”的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对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也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和重要的当代意义。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图

  秦汉时期航海图——秦汉之际,中央政府越来越重视海洋疆土的管理。汉武帝通使“凿空”西域,又发舶于南海,初步形成通过陆上及海上丝绸之路与国际交流的宏伟构架。(图片采自文物出版社2015年版《海上丝绸之路》)

●历代海上丝路,可分为三大航线:

①东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至朝鲜、日本。

②南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至东南亚诸国。

③西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至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

●海上丝路的重要起点有泉州、番禺(今广州)、明州(今宁波)、扬州、登州(今蓬莱)、刘家港等。同一朝代的海上丝路起点可能有两处乃至更多。规模最大的港口是广州和泉州。广州从秦汉直到唐宋一直是中国最大的商港。明清实行海禁,广州又成为中国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泉州港发端于唐,宋元时成为东方第一大港。

|<< << < 1 2 3 > >> >>|

·上一篇文章:古代丝绸之路
·下一篇文章:丝绸之路点亮东方和西方


 

相关新闻

·丝绸之路文物精品展亮相安徽 再现中西方古文明交流盛景
张强
 
·中国丝绸之路的历史发展
佚名
 
·丝绸之路点亮东方和西方
南香红
 
·古代丝绸之路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