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中国刺绣 丝情画意显华章

来源:中国刺绣网   文章作者:佚名


 

  唐时胡令能的一首活泼而脍炙人口的小诗《咏绣障》想必至今仍让无数人记得,“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寥寥数语,不仅写出当时女子在古式床上刺绣时候的灵动场景与心情,更展现出这门手艺的绝美之处:令那些贪恋花娇春色的黄莺鸟儿都被栩栩如生的刺绣品引得下枝观赏。中国刺绣自古便为文人们吟咏作针线作画,这种艺术在皇天后土之上已然有几千年辉煌历史。

  衣画而裳绣
  或许这是诗人的某种修辞手法,但同样在大唐盛世之时,白居易也曾经做诗《缭绫》,“应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霜……异彩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讲的是古时丝织精品之精绝优美。直到今人在举世闻名的马王堆汉墓中发掘出素纱禅衣,才明了那缥缈轻盈、玲珑剔透的工艺并非诗人想象夸张,而是对于中国织绣的生动描摹。

  中国泱泱农业古国,是世界上发现与使用蚕丝最早的国家,四五千年之前的养蚕、缫丝业逐渐发展兴盛,随着蚕丝的使用与丝织的精良,心灵手巧的女工们不再满足于织物本身的质地与纹理,以绣针引各色彩线,按各式繁多花色纹样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古代的刺绣工艺也逐渐兴起,丝线是刺绣的基本材料,我们今天还可以看到顶级的丝线比女人的头发丝还细。古人很早懂得在特别的刺绣中加入难以锻造出来的柔软绵延的金线和银线。丰富多彩的刺绣缝制技巧常被用做巧妙地调和图案色彩及凹凸织物的质地、底纹和深浅,随着时间不断流逝,日益出神入化的刺绣最终成为最为独特、最能代表中国古代审美的一项文化瑰宝。

  据《尚书》记载,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了当时服装“衣画裳绣”的装饰,在四五千年前,刺绣品已经广为流行。迄今为止,后世发现的先秦文献中便有用朱砂(色)染涂丝线,在素色衣服上刺绣朱红花纹的记载,史称“衮衣绣裳”、“黻衣绣裳”,更具体讲便是“素衣朱绣”。当时,人们已经掌握了绣画并用的技巧,或者先绣纹后添彩。1958年,在中国长沙楚墓中出土了龙凤图案的刺绣品,这是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刺绣品,是现在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刺绣实物之一。而湖北江陵马山硅厂一号战国楚墓出土的绣品,花样繁多,对凤、龙纹绣,飞凤纹绣,龙凤虎纹绣禅衣……古代天人合一的思维与审美习惯依然非常清晰,对于自然的亲近让花草、鸟兽、龙凤等纹样成为刺绣的主体,并且将动植物形象结合在一起,写实与写虚并用,线条细长剔透,留白疏落有致,成为独特的引人注目的国粹。战国时期流行辫子绣针法,后世亦称“锁绣”,绣品注重图案结构的细致编排与精心布局,都是用辫子股施绣而成,而不若更早一些时候流行的加画填彩工艺,发展为纯粹而熟练的技艺。至今,我们依然能在出土的织物上见到那个时代无法超越的绝美作品。

|<< << < 1 2 3 4 > >> >>|

·上一篇文章:四大名绣之苏绣
·下一篇文章:刺绣4000年底蕴传承的价值


 

相关新闻

·中国代表:“一带一路”是团结之路、共赢之路、希望之路
佚名
 
·在华留学生组建“一带一路”乐队:想把中国唱给世界听
佚名
 
·张建平: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带动更多发展中国家走向可持续发展
佚名
 
·中国丝绸之路的历史发展
佚名
 
·厦门珠绣:珠子也能刺绣?还能进非遗名单?
佚名
 
·蒙古族刺绣匠人:传统技艺开启“指尖幸福”生活
张玮 李娜
 
·土库曼斯坦举行中国刺绣和图片展
卢敬利
 
·英国王室收藏中国苏绣艺术品
佚名
 
·“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亮相国博
周玮
 
·第四届中国刺绣文化艺术节在苏州开幕
王建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