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守得玉壶存知音--杨守玉和刘海粟的恋情

来源:中华书画网   文章作者:佚名


别有艺术音相知

咫尺天涯远,杨守玉把那苦思苦恋的儿女情化作淡淡的一缕而移情于绘绣,似乎这是她惟一的精神寄托。绘画是她和九哥的共同志趣,而九哥则把绘画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听说抗婚之后,九哥便去了上海办图画美术馆,继续他的事业,这使杨守玉十分感动。她选择了绘绣,报考了常州女子师范学校图工班。生活上不能成为伴侣,要与九哥成为艺术上的知音,这一人生境遇便成了杨守玉生活的动力和新的憧憬。

那年杨守玉17岁,在一群活泼泼的女孩子当中,她却是沉默寡言,显得文静矜持,而有着内在的自强和沉毅,专心致志于学习。她图画成绩很好,又会刺绣。其勤奋好学,又是虚心谦和待人,这引起了图画老师兼班主任的吕凤子先生的关注。

一天,吕凤子把杨守玉找到办公室。

"杨生,青年人应该活泼点才是,你为什么缄默少语?"

杨守玉不愿吐露自己的心事,低着头,面有难色。吕先生见状并不勉强她作答,便又换了话题。

"你能画善绣,是跟谁学的呀?"

杨守玉便谈起了与表哥刘海粟一起学画以及向表姐庄著成学刺绣的事,轻声慢语而显得不骄不矜。吕凤子直点头赞许:

"你有这般基础,已很不错。你还要多用功,好好学。毕业以后,到我办的正则女校去当教员,好吗?"

"当然好!"杨守玉的目光里露出了笑意和感激。

吕凤子是具有进步思想的艺术家和教育家,杨守玉对吕先生的人格、学识、修养十分崇敬。吕先生对她悉心指导,着意培养,她便对吕先生提倡的"有了爱和美的存在,才能有善和真的存在"的教育思想有了更深切的体会,而从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取得了不断的进步,成了吕先生所寄望的品学兼优的毕业生。

1915年,杨守玉被吕凤子选聘任丹阳正则女校的绘图工艺教师。在这里可以边教学,边向吕凤子先生继续学画,这正是她最初选择的艺术之路。而表哥刘海粟也正在艺术之路上行走着,想表哥也是会欣然于自己的选择的,因为绘画曾是他们共同的志趣。鸟儿分飞了,却又是奋翼在同一个艺术的天空里,艺术也便成了他们心灵的相守相望了。

其时,刘海粟已担任上海美专的副校长。事业的发展使他满足,却又时常触发起对往日憾事的联想。表妹的玉壶冰心仍使他感动,他再也无缘与表妹一起雪地画梅,心中横斜的疏影便浮动着他暗香般的思念。

恰巧,1916年吕凤子接任其弟吕澂上海美专教务长一职,并兼任高师科主任,刘海粟便很自然地得到了杨守玉的信息。

杨守玉在正则学校受着吕凤子先生的栽培,艺术上在进步着,视野和思路也更开阔了。在教学的实践中,她对刺绣有着独立的思考。她认为,绣和画工具不同,应该各具个性风貌。可从历史上记载的到近代的绣品也不过是像画而已,因为以往的传统绣法都是用排比针,同一方向,排比色线,一遍成之,这便束缚了刺绣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而要让刺绣成为独立的造形艺术,就应该让刺绣的工具--针极其变而尽其用。她开始了刺绣针法的研究,探索在漫漫的长路上。十来年艰辛的反复试验和揣摩,她将西洋画的用笔、用色原理融入了刺绣的技法之中。用错乱的针,不同方向,用粗细长短不同的色线,多遍成之,创造了乱针绣法。

1928年,杨守玉的第一幅乱针绣绣品《老头像》面世了。"平面"了千年的绣品一下子"立体"了起来,而其色彩丰富,描画生动,线条流畅,自由奔放,令人耳目一新,而震动画界绣坛。从此,中国的传统刺绣辟开了新的艺术天地,竖立起第三块里程碑。其艺术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就在杨守玉潜心研究乱针绣法的时候,在上海的表哥刘海粟那里却是风波迭起。上海美专开办人体模特儿写生课,并展览了部分人体习作素描,一时舆论哗然,伪道君子更是汹汹滔滔,骂刘海粟是"艺术叛徒"、"教育界的蟊贼"。尔后又接连不断受到官僚、军阀、政府的重重压迫。

这场风波达10年之久,杨守玉岂能无闻。她与刘海粟的艺术心灵是相通的,"夫模特儿之为物,欧洲艺术家在习作时为必须之辅助"。她要与表哥一起担负起捍卫艺术真理的责任。

乱针绣的创造为她创造了条件。她以手中的针和彩线向世俗的愚昧挑战,绣出了两幅女性裸体的作品《少女与鹅》、《出浴》,而以其丰富的色彩和充满生命活力的神韵无声地表述了刘海粟的语言,"人体美,为美中之至美",展示着艺术的真谛和思想文化的进步。作品在江苏省内展出,引起了轰动。

艺术的相知,共着风雨苍黄。解放了,上海美专随着院系调整并入了新建的华东艺术专科学校,刘海粟出任了校长。在考虑新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而设置系科的时候,他想到了杨守玉。他知道,杨守玉不畏艰难地登攀在刺绣艺术的峰峦上,而以其艺术的良知、品格和成就赢得了社会的尊重。1935年江苏省教育厅对杨守玉创作乱针绣和机针绣传令嘉奖,盛称绣法之完美恐国内习绣场所无善于此者。抗战期间随正则学校迁往四川璧山,1944年在重庆国立艺专任教,杨守玉被教育部审定批准为副教授。其代表作《罗斯福绣像》在抗战胜利后作为国礼赠送给了美国总统罗斯福(该作品现藏于美国国家美术馆)。刘海粟想在艺专开设绘绣科,而主其事者,杨守玉是最合适的人选了。为郑重其事,刘海粟请示了华东文化部部长彭柏山,彭部长即以华东文化部的名义发聘书邀请杨守玉来上海从事刺绣研究工作。

杨守玉持信彷徨了。1947年,因母亲在抗战期间逝世未能一见的精神打击,又长期刺绣劳累右臂有疾上举困难,离丹阳回常州休养。她热爱艺术,尽管人在病中,也未完全中断绘画和刺绣。她的精神为之一振,人们还未忘记她和她创造的乱针绣,这的确是弘扬乱针绣、发展刺绣艺术的好机会。但细想信的背景,当是表哥刘海粟推荐的,她那心井的止水又生出了波澜。刘海粟已是国内外很有影响的艺术家,若和他在一起研讨艺术,肯定自己是会有长足进步的。可前缘早断,守玉长年,而刘海粟已是有家室的人了,在一起相处就有诸多不便。她是一位极其自尊自重的人,犹豫再三,便谢绝了华东文化部邀请,也就是谢绝了表哥刘海粟的邀请。

依旧是艺术心灵的相守。原在正则女校同事的谢孝思担任了苏州市的教育局长,倡办刺绣学校,聘请杨守玉出任校长。杨守玉推辞了,只肯当顾问指导,便又在苏州刺绣学校继续她的艺术教育事业和艺术追求。同工异曲,她没有让刘海粟失望。

解放初,人们对领袖的崇拜是一种普遍的心态。听说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将在北京召开,杨守玉怀着虔诚要为保卫和平的人民领袖斯大林、毛泽东绣像。1952年她已57岁了,虽目力渐衰,仍力图绣法精进,于课余聚精会神,历时半载绣出了斯大林元帅和毛主席两幅巨像,欲为大会献礼。可一时又不知呈送的途路,杨守玉便想到了刘海粟,表哥与各界人士广交游,定会有帮助自己表达心愿的门径,于是托人把作品捎给上海的刘海粟。

刘海粟打开两幅绣像,赞叹不已。过去只闻乱针绣其名,今日始见乱针绣其实,多么精美的艺术品啊!他为杨守玉的艺术创造和成就感到高兴,更为表妹耐着守身如玉的寂寞而用艺术丰富人生的价值所感动。于是欣然命笔,给郭沫若写信,盛赞杨守玉首创绣法数种,"以针代笔,以色丝为丹青,使绘画与绣工融合一体,自成品格",并推荐两幅绣像,"请于大会后代为呈献"。

杨守玉终于如愿以偿了,以她的作品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保卫世界和平的呼唤。两幅领袖绣像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其后,斯大林的那幅绣品还作为礼品赠送给了苏联。

|<< << < 1 2 3 > >> >>|

·上一篇文章:仿真苏绣《蒙娜丽莎》的故事
·下一篇文章:乱针绣创始人杨守玉:一个人的圆满


 

相关新闻

·乱针绣创始人杨守玉
佚名
 
·“乱针绣”和刘海粟的画
佚名
 
·乱针绣创始人杨守玉:一个人的圆满
佚名